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尽其心 以事天 ——专访海事法规造船标准专家沈治平

发布日期:2014-5-9

   沈治平,船舶设计师,国际海事法规造船标准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服务于上海外高桥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SAC/ TC129全国船舶舾装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编著有《造船与海洋工程海事法规标准入门导引》,提出并起草的国家标准《锚唇设计指南》,实现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本刊:您是一位船舶设计师,是什么让您与标准,进而与综合标准化结缘的?

沈治平:是的,我的职业是做船舶设计技术工作。曾在日本船企工作多年,常年接触日本工业标准及所在著名公司的企业标准,也会涉及一些欧美标准。后来有机会加入全国船舶舾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9),参与中国标准化活动。有一些想法总萦绕辗转,我们的标准怎么能做得更好些?

前几年,看到报刊上反映标准化工作成绩的报告中,有说行业85% 以上的标准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方面表示成绩巨大,另一方面也表示又经过这几年提升空间已不很大了。我的感觉不一样,即使在某些我们认为还不错的行业领域,提升空间也很大。翻译转化了一些国外公共标准并不能就认为水平很高了,对国外的竞争性“自有标准”“协会标准”了解还不多。要真正引领国际性的行业标准发展,真的还需要花大力气。

对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有客观认识的有识之士,应该会有某些认同。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成就有目共睹不容抹煞,但在社会发展新环境下,标准技术水准、运行机制、对实际产业的正面影响都面临调整提高的压力。在基层的同志可能认为,顶层设计机制调整是上面的事,底下爱莫能助。也有人认为只要能拿到项目有经费,何必杞人忧天自寻烦恼,重要的是享受过程。标准的水准高低质量好坏见仁见智谁说了算?可见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淡薄。

百思不得其解中,我们看到了标准研究前辈李春田教授介绍综合标准化的系列文章及书籍,我觉得统一认识花大力气推行综合标准化会成为转型提升的契机。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实践,这一以目标导向、综合协调、最终以对实际产业业务影响评判成果的方法非常值得探索,我也乐在其中。尽其心,以事天,我们应该向李老致敬。

标准导报:去年,国标委提出把综合标准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后,在全国不同行业推出一批试点项目,在你看来综合标准化对企业、行业和整个社会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沈治平: 标准化归根到底是要对社会发展产生实际的正面影响,为了解决“脱节”症状,改善投资效益真正提高标准化投入产出比,综合标准化是有的放矢的一剂药方。必须付出努力才会见到疗效。

推进综合标准化具体怎么做大家并不熟悉,要真正解决面临的问题也不是没有难度的,先选择一批行业开展试点确有必要。一个项目不历经数年花费艰苦努力要判别效果为时尚早,公布成果还有待时日。我对面上的情况并不太清楚,从我了解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试点看,大家热情很高,也可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开始参与者并不真正深刻理解综合标准化与传统标准化的区别与特征,认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的人也不是很多,社会能够提供的培训研讨交流也十分有限。所以,确定对象时认识并不充分,要提升解决的问题不明确,主体目标笼统,也就是缺乏主攻方向,做到梳理标准综合体时偏差就显现了。

按通常认识,标准多一点总比少好,全方位目标比限定某一目标好。这样一来,与综合标准化渐行渐远,有违初衷。把标准综合体与标准体系混为一谈,用建体系的方法建综合体,标准综合体建立采取移植常规的标准体系,再添加一些补充项。顺其发展就成穿新鞋走老路,徒有包装,名不副实。

由于综合标准化是有具体目标的,所以对最终成果的预期就是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具体目标,就谈不上具体的预期。如果从一开始就目标多元不明晰,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难道编很多标准就会出乎意料的解决了大问题?一定要把标准综合体做对做好。

标准综合体是由为解决目标问题必须的标准所组成,无关目标或自娱自乐的标准拒之门外。其二,检验最终成果看实际业务绩效提升,不着眼于标准个数。无论是标准综合体总体还是每个个体标准都会经受反复拷问:编制这项标准解决什么问题?谁需要这个标准?如果是公共标准,利益相关方是否了解、参与、认同?如果是竞争性标准,水平是否真的先进?这样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无用标准减到最少。

按照常规思路,综合标准化选题对象往往阈于型号产品。我的建议是:超越传统思路,不要限于型号产品对象,一开始应该把目光落在“系统”对象上,做到具体标准再落到产品也未尝不可。这一系统对象应该是可以明显感觉到问题存在或者差距突出,需要提升且通过努力可以攻克的目标对象。国际电工组织IEC在表述其系统标准化理念时也指出:“需要由上至下的方法开展标准化,首先从系统或系统架构层面开展工作,而非以往的从产品层面开展工作。”

为少走弯路,综合标准化的基础培训与实施研讨,可以适时开展起来。基础打好了,事半功倍。

标准导报:对于实际工作部门的标准化工作除了理论概念的培训,也十分需要了解借鉴行之有效的实际例子作参考。你能否为读者给出可获认可的综合标准化具体的成功事例?

沈治平:除了二十多年前,我国彩电元器件可靠性与门窗规格综合标准化可圈可点,当下也还是可以举出实际范例的。造船行业近年来开展的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同样可圈可点。这项工作起点源于国际海事组织IMO,我国作为成员国一开始处于被动应对。作为产量上的造船大国,技术优势相对缺乏,对IMO提出的减排节能行动目标的挑战,抱怨抵制多于积极行动。好在政府思路转型,积极组织投入,在不长的时段里出现转机,变被动为主动趁势利导加速产业升级。如今政府部门如工信部、交通部,专业机构如船级社、大学、研究设计单位直至船厂及配套产业机构,多层次大范围长时段协同工作有序进行,仅工信部组织的专家组到目前为止已有九个,这是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成果可期。不仅仅编制修订各层次一整套标准,船级社对绿色船舶设计、建造开展第三方合格评定认证,核发等级证书,直接影响到船东、船厂实际经济利益。就如同上海市的车牌,不同牌照通行的范围不同,所体现的价值就形成差异,船舶绿色等级认证也是这个道理。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起始至今已有几年,根据分阶段实施计划还要持续到2020年以后。范围广时间长,对国际船舶市场划分,对人类生存的海洋环境大气环境保护影响深远。而且对船舶市场的影响当下已经显现。

有了这一次绿色船舶的综合标准化实践,也为我们提出其它有利于我国造船业提升、产业升级新的目标对象的综合标准化打下基础。

感谢贵刊让我有机会在今后的专栏中逐一展开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的成功细节。

标准导报:推进综合标准化持续健康开展,并能取得大面积成功,你有什么建议?

沈治平:选拔有优良业务基础的人选,经过学习培训,能够用综合标准化的理念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找准对象,定准目标非常重要。我们当然需要化缘引资的经理人,但能找准方向解决目标问题应该成为首要的能力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这是因为标准高低好坏后果不一定立刻显现,也不会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担当者要有责任自觉。

另外,运行机制包括经费投放要更看重实施效果及对社会的真实的影响作用,这在现实社会生态中是难度很大的工作,说说容易做则难。但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创新突破。

比较具体可以操作的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交流互动技术手段,在资料与公众意见信息流传递中发挥作用。没有网络,收集国内外资料及与众多人员互动效率之低将难以为继。推进综合标准化建立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全文库查询平台是必要的,电子版标准可以尝试关联标准超链接,模块化在形式上也更加得到体现。更进一步,关注引进网上多点撰写编辑系统,推进技术手段现代化。

对一项新标准的质量评审,除了把好起草人甄别遴选关,提升专家及标技委委员责任意识外,如果能扩大意见征集面也是一种改进思路。有些技术人员对某一方面非常有心得,具有真知灼见,但并没有机会做评审表达。如果能利用互联网网站,让有水准的意见有自由表达的管道,倒也不失为提升标准质量的一件好事。国外一些学术组织会员自交会费还特别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虽然个人不一定马上获得利益回报,但是有一个平台让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既有利社会也有利于个人。

综合标准化更注重标准实施效果。除了编制修订标准文本,我们应该化更多关注在实施上。我有一个具体的建议,并不仅仅针对综合标准化,公共标准发布后原来的主要起草人或可改为仅设两名咨询联系人,一名由起草人中产生;一名从归口单位管理人中产生。作用不在评奖,而在于推进使用维护更新。人名后添附电子邮箱地址或联系电话。便于用户及时咨询联络,反映实施中的问题疑虑。这样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过去有的“起草人”与标准无甚干系,要提供咨询切磋持续改进当然不可能。标准编制人与管理人应该承担起该标准持续跟踪改进责任,什么方式改进,管理部门需要研究出一个灵活的低成本的办法来。要从方便使用多考虑,标准不应仅仅成为评奖载体,政绩展示。对无人问津束之高阁枉费投资的标准零容忍,要把准脉开准药方。

综合标准化使得标准模块化管理落地,相关标准通过协调制定出来,以后某些情况变化发展,也须整体综合考虑修订,模块化分包责任制要长期坚持不要虎头蛇尾。

标准制定实施机制的改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比如财政拨款、科研管理的改革。在顶层设计呼之欲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摸石头过河,就是研究推进综合标准化。其实质就是,以比较宽的视角,以解决现实突出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某一方面整体水准为目标,做有用的标准,用标准引领发展、用标准改变世界。

 

                                     

编后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度工作报告提出,要把综合标准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沈治平先生关于综合标准化的10篇文章。在此之前,我们希望通过对沈治平先生采访,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他,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将刊登的作品。如能使读者加深对综合标准化的理解,促进综合标准化的发展和应有,则更是我们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