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文化

龙泉青瓷

发布日期:2014-5-9


    悠悠中华,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里孕育了无数瑰宝,其中瓷器是华夏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瓷器初到西方时,即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西方人,它们或温婉细腻,或优雅妩媚,时而清秀古朴,时而流光溢彩,中国也由此被冠以瓷器之名——China。而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素以冰肌玉骨、流光滴翠、紫口铁足、文武纹片而闻名中外的龙泉青瓷。

  

 【地标地理】

  崇山碧波孕青瓷,淡妆浓抹总相宜

  龙泉特有地理环境造就了龙泉青瓷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古人赞曰青瓷:原料来之近山,窑炉依坡而筑,陶泥临溪取水,烧炼就地伐木,手拉足蹬成型。

   以上描述形象说明龙泉青瓷制作所有原材料均为就地取材。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赣闽三省交界处,东经119°07′,北纬28°04′。境内群山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制瓷所需的原料和燃料十分充足优良。同时,龙泉又是瓯江的发源地,水源充沛,不仅满足了制瓷用水的需要,也为产品的外销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古代龙泉之所以能够孕育出灿烂的青瓷文化,是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分不开的。

   水资源充沛。龙泉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6℃,降水量1664mm,龙泉溪、宝溪、住溪、八都溪、岩樟溪、大贵溪、道太溪纵横境内,水利资源极其丰富,古时窑炉依山傍水而筑,水碓捣练加工,陶泥临溪取水极其方便是龙泉青瓷发展一大优势。

  丰富的原料资源。龙泉境内拥有优质、丰富的高岭土、釉土、紫金土、耐火土、石英等瓷土矿产资源,现已查明的制窑原料矿点就有42处之多。明代诗人陆容描写龙泉青瓷胎料、釉料取之就地在他的《菽园杂论》中写道“泥则取于窑近地,其他处皆不及,油(釉)则取诸山中,蓄木叶烧炼成灰并白石未澄取细者合而为油。”储量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是形成庞大的龙泉窑系的一大先决条件。

  燃料资源丰富。龙泉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林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7%,素有浙江林海之称的龙泉山高林密复土厚,毛竹木材及其丰富,为古时龙泉青瓷全靠木材为燃料烧成提供了廉价、方便、充足的燃料资源。

   龙泉境内由于瓯江上有源头溪水纵横流域地区山坡缓坡构成了青瓷生产窑炉依山傍水而建的极为有利条件,当时龙泉境内350多处窑场分布瓯江上游125千米长的龙泉溪旁。据史料记载,在宋元时代,“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只来往如织。”

 

 【文化背景】

 哥弟争辉夺群峰,各有千秋翠色来。

 传说古代在龙泉曾有名曰章生一、章生二的兄弟二人。哥哥的烧造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面全裂开了,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怎么办呢?只好拿到市场去处理,没想到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产生极大兴趣,一抢而空。后被文人雅士传看入宫,皇帝看到金丝铁线之美、玉润厚重之韵大加赞赏,随招哥哥入宫定制此类瓷器,“哥窑”从此名重天下。而弟弟则继续烧制釉色青碧,温润如玉,釉面无裂纹的瓷器,人们自然称之为“弟窑”。在长期的实践中,二兄弟将各自的特色推向了极致,后人将章家兄弟奉为窑神,开窑时必拜祭。

 

 重洋绿水惹人怜,赞以美名雪拉同。

 雪拉同是青瓷的法语celadon的译音。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16世纪时,龙泉青瓷第一次传人法国。青瓷那青翠欲滴、光可鉴人的釉色使酷爱艺术的法国人为之倾倒以致找不出一个适当的词来称呼它。当时适值根据法国著名作家杜尔大的长篇小说《牧羊女阿斯泰来》改编的歌剧在巴黎上演剧中一位受人喜爱的男主人公名叫雪拉同身穿一件美丽的青色外衣颜色与龙泉青瓷极为相似。法国人因此称青瓷为雪拉同。从此后,“雪拉同”便成了龙泉青瓷的代名词。后来“雪拉同”在欧洲成了对中国青瓷的统称。

  

  雨过天青云开处,以身祭窑作颜色。

 传说有一位善良美丽的女孩,名字叫叶青姬。叶青姬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为一位窑主烧制官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烧了一批又一批,叶老大烧制的瓷器总是有残缺。眼看完工期限临近,叶老大仍然没有烧制成上好的瓷器,窑主和宫廷派来的人都大发雷霆,扬言如果不能按时烧制上好的瓷器,便将叶老大和窑工全部问斩。

 叶青姬见到父亲和窑工有难,心里十分焦急,她决定要用自己来救助自己的父亲和窑工的性命。于是,在父亲再一次烧制瓷器时,叶青姬奋身跃入了烧得正旺的炉火中,以身祭窑。

 叶老大在痛失爱女后,更加谨慎的烧窑,终于叶老大烧制出温润如玉、青翠欲滴的青瓷。大家都说,青瓷是叶青姬的化身,窑工为了感激和纪念她,都尊称她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窑厂里。

 

   漂洋过海传世界,龙泉青瓷熠生辉。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中兴于当今,有1700多年历史。其鼎盛时期是在南宋和元代。南宋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为龙泉带来了人才和技术,而汝窑、定窑等名窑又为金统治者所控制,使龙泉青瓷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南宋王朝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对外贸易,于是龙泉青瓷成为当时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大量的龙泉青瓷从温州、泉州、明州(宁波)和广州等港出口到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非洲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关于这条漫长的陶瓷贸易之路,国际著名陶瓷学家三上次男在他的《陶瓷之路》一书中写道“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龙泉青瓷所开拓出来的。”在我国陶瓷史上,龙泉青瓷的兴旺和生产历史最长,窑址分布最广(元朝最盛时曾有窑场530余处),外贸出口路线最长,数量最多。 1975~1977年在韩国新安海底打捞的元代沉船中有瓷器17000余件,其中龙泉青瓷就占9000多件。在世界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中,龙泉青瓷都是重要藏品。龙泉青瓷,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品牌建设】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以浙江龙泉本地的瓷土、紫金土、石灰石和石英等为原料,以手工拉坯成型技术、家传配料方法,用窑炉高温(1310℃左右)烧制青瓷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具有特色的传统技术是:青釉配制技术、厚釉装饰技术、青瓷烧成技术。

  龙泉青瓷在我国青瓷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发展离不开龙泉青瓷文化的宣传和推广。199810月,经过大量的筹备工作,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四枚《中国陶瓷――龙泉窑青瓷》邮票,显示了龙泉青瓷在我国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千年名窑尽显方寸之中。继发行邮票后,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于20065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泉青瓷于2009930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陶瓷类迄今为止唯一的“人类非遗”项目。而在2011年“龙泉青瓷”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发展的不仅仅是龙泉青瓷。龙泉市于200310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龙泉青瓷之都”称号。2011813日,龙泉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1211月,大窑龙泉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些显示了龙泉青瓷在我国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龙泉青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对加快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知识链接】

   龙泉青瓷茶具知识

  茶神陆羽·《茶经》——若邢瓷类银,青瓷类玉,邢不如青一也;若邢瓷类雪,则青瓷类冰,邢不如青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青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青三也。龙泉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 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

  宋代饮茶,盛行茶盏,使用盏托也更为普遍。茶盏又称茶盅,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发挥和保持茶叶的香气滋味,这一点很符合科学道理。茶杯过大,不仅香味易散,且注入开水多,载热量大,容易烫熟茶叶,使茶汤失去鲜爽味。由于宋代瓷窑的竞争,技术的提高,使得茶具种类增加,出产的茶盏、茶壶、茶杯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色彩雅丽,风格大不相同。浙江龙泉生产的青瓷茶具,于16世纪首次远销欧洲市场,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法国人谓之为“雪拉同”。

  龙泉青瓷中的系列茶具,每款似冰类玉,高雅大方。茶具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质,泡茶品之,茶香浓郁,并有不霉变、不馊和保持茶叶色、香、味等特点。是非常精致高雅的绿色生态型茶具。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龙泉青瓷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3 11

 保护范围:龙泉市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特色:龙泉青瓷最大特色是薄胎厚釉,以釉色见长,风格独特;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米黄、蟹壳青、淡蓝、灰黄等。以粉青和梅子青为最佳。龙泉青瓷分“哥窑”、“弟窑”两种。

 哥窑青瓷的特色一是黑胎厚釉,釉面呈不规则网状开片;二是 “紫口铁足”, 器物边缘隐现紫色,底脚露胎,胎色如铁,与釉面纹片相映成趣,显得古朴典雅,风韵别致。哥窑青瓷器型规整,胎薄釉厚,釉层饱满,青翠晶莹,胜似碧玉。

 弟窑青瓷的特色一是白胎厚釉,釉面无纹片,釉色青润如玉。二是在器物边缘或有棱线部位影露白痕(俗称“出筋”),底脚呈朱砂色,与青翠釉面相互衬托,更显优雅精致。弟窑青瓷造型端巧工整,器形大方,秀丽挺拔,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磐”之美誉。